2021年,動力電池在產業、資本層面均受青睞,今年,其光芒逐漸轉移到其 近親 儲能電池賽道。
與動力電池掛鉤的新能源汽車行業已經由政策驅動步入市場驅動,漸入佳境,當下處于1-N的發展階段;相比之下,而儲能行業處于0-1階段,雖顯青澀,但后勁大。
據GGII數據,2021年國內儲能電池出貨量48GWh,同比增長2.6倍;預計2022年國內儲能電池有望繼續保持高速增長態勢,保守估計年出貨量有望突破90GWh,同比增長88%。
集邦咨詢近日發文稱,中國儲能電池出貨量保持高速增長勢態,未來三年年均增長率超過50%。
其實,儲能技術早就有了,不是個稀罕物,只是隨著 雙碳計劃 、 碳達峰 的推進,電力資源的調節需要一個工具,這時候儲能電池閃亮登場。
儲能會一直火下去嗎?哪些細分賽道值得關注?內藏哪些掘進機遇?
我們先來看看其在新能源產業鏈中扮演怎樣的角色。
01 產業鏈中的位置
儲能誕生之初的使命就是為了調節電力資源, 削峰填谷 ,緩解電力壓力。儲能在產業鏈中的位置是怎樣的?上游是原材料,中游是儲能系統,下游是用電側。
儲能系統,主要包括電芯、能量管理系統、 電池管理系統、 雙向逆變器、系統集成等,其中,電芯作用是儲備與釋放電能,成本占67%,電池管理系統作用是監測、評估、保護、均衡電池等。
從競爭格局來看,當前,儲能系統主要有兩類參與者:
一是,電池制造廠商,以寧德時代、LG化學、國軒高科、億緯鋰能、派能科技、鵬輝能源等為代表;
二是,儲能變流器廠商,陽光電源、固德威等為代表。
可以看出,電池是儲能系統的靈魂,不可替代,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02 新技術涌現,如雨后春筍
儲能電池內部的分水嶺也在不斷演變。
鋰離子電池(三元鋰電與磷酸鐵鋰)起初在儲能電池被寄予厚望,然而三元鋰電由于安全性較差被政策抹殺。
2022年6月,國家能源局發布《防止電力生產事故的二十五項重點要求(2022年版)(征求意見稿)》,明確將三元鋰離子電池、鈉硫電池從中大型電化學儲能方案中剔除,理由很簡單,就是這兩玩意太危險,老出事故。
建造大型的化學電池儲電站,考慮的首要因素變成了安全,能量密度以及成本都是都是次要因素。
另外,磷酸鐵鋰雖然性能尚可,但受制于 鋰 金屬的卡脖子與高價,在成本方面不占優勢,比如,上游的碳酸鋰在9月中旬再破50萬元/噸,勢必抬高磷酸鐵鋰的成本。
追求性價比是資本的天性,電池玩家們早在就布局磷酸鐵鋰電池的替代物了。
很快,鈉離子電池、釩電池進入了他們的視野。
鈉離子電池與磷酸鐵鋰電池區別之處在于正極采用了鈉的化合物,目前其正極材料主要分為普魯士白、聚陰離子、層狀過渡金屬氧化物。
釩電池,其全稱為全釩氧化還原液流電池,與鋅基液流電池、鐵鉻液流電池等同屬于液流電池的種類之一。
與鈉離子電池的區別,釩電池目前最大的用武之地是儲能領域,暫不涉及動力電池。
這兩種新電池在 熱管理 方面是強項,而儲能系統安全隱患往往是出自電池的 熱管理 環節,因此,憑借 熱管理 的優勢,釩電池、鈉離子電池開始在儲能賽道嶄露頭角。
03 新老玩家相逢
儲能電池的老玩家是以磷酸鐵鋰電池為代表的,比如寧德時代、國軒高科、比亞迪、億緯鋰能等。
由于動力電池與儲能電池有相近之處,這些老玩家轉身很快。
但,礙于磷酸鐵鋰電池的高成本,一些新玩家(不乏非上市公司)通過鈉離子、釩電池作為新的窗口去分食儲能這塊大蛋糕。
目前布局鈉離子電池的企業,如下所示:
寧德時代,算是鈉離子電池的先行者,2021年發布的第二代鈉離子電池電芯單體能量密度將突破200Wh/kg,第一代為160Wh/kg,預計2023年實現商業化,獨特之處在于,不光是用于儲能賽道,寧德時代的鈉離子電池還可與鋰離子電池混搭使用,用于動力電池搭載到電動汽車上。
中科海鈉,與三峽能源攜手合建全球首條鈉離子電池生產線,該公司的背后有華為站臺,華為是其第三大股東,持股13.33%,另有華陽股份及華陽集團共同持股15.53%。
欣旺達,儲備了鈉離子電池補鈉的方法、擁有鈉離子電池發明專利技術,公司已開展研發長壽命、高能量密度、高循環性能、新型量產工藝、制造成本低的鈉離子電池技術,將盡快實現公司鈉離子電池的大規模生產及應用。
鵬輝能源,公司的鈉離子電池使用磷酸鹽類鈉正極和硬碳體系負極,目前在測試階段,大概年底進入批量生產。近日,公司的儲能電芯GSP71173204F-280Ah獲得 UL9540A國際認證,為拓展海外市場奠定基礎。
派能科技,2021年開發出了第一代鈉離子電池產品并完成小試。
圣陽股份,處于樣品測試階段,還在研究復合材料在鈉離子電池中的應用,未形成鈉離子電池產品成品。
另外,山東章鼓、中國長城、新筑股份、百合花等通過投資參與鈉離子電池的布局。
布局釩電池的則相對較少,典型的案例有以下兩家:
釩鈦股份,公司原名為攀鋼釩鈦,為體現跨界的決心,后更名為釩鈦股份,主營業務由釩制品、鈦制品和電力三大模塊構成,釩制品占據公司業績的核心,已掌握鈉化提釩、鈣化提釩等核心技術,憑借4.26萬噸/年的釩制品產能,市占率居全球第一。
山東海化,近期擬與液流儲能科技有限公司合資設立山東液流海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注冊資本為3000萬元,山東海化認繳出資1050萬元,占其總股本的35%。
這家液流儲能公司有釩電池技術背景,有第三代液流電池技術和釩電解液、鐵鉻電解液技術以及相應的迭代研發能力,目前已有成熟的液流儲能電堆和電解液產品對外銷售。
目前儲能賽道的明旋律是擴產,各大玩家均在緊鑼密鼓搶占市場;暗旋律是依然還在尋找更具性價比的技術。
從鋰到鈉,再到釩,在資本眼中,只有更好,沒有最好。
來源:松果財經 作者:慧澤李
近年來動力電池市場快速發展,眾多企業紛紛入局,競爭激烈。不過要說起這個行業的龍頭企業就不得不提寧德時代與LG新能源。近些年來兩者一直處于動力電池市場占有率的前兩位,今年也不例外
作為近幾年最火投資賽道,新能源車行業的投資收獲了無數投資者的熱捧。漢世新能源亦是新能源投資行業的先行者。受益于需求的快速增長,最上游的鋰礦也開啟了暴漲模式,電池級碳酸鋰從2019年低點的約5萬元/噸
新能源是我國能源供應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新能源產業主要包括可再生能源、核能、智能電網等。“十三五”以來,我國新能源發電裝機容量不斷增長,龍頭企業的國際競爭力不斷增強。
洞穴科技公司(CavernTechnologies)是大數據中心開發、建設、租賃和運營領域的頂級供應商,在全球多個地方擁有最先進的數據中心。公司數據中心基礎結構設施已通過了SSAE16(SOC1)TYPEII認證及(SOC2)TYPEII認證。
自成立以來,紫建電子一直注重技術創新,不斷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努力探索新技術,開發新產品,將研發能力的提升作為紫建電子持續發展的重要戰略。經過多年的研發積累,紫建電子在新興消費類可充電鋰離子電池領域積累了多項自主核心技術